俄烏戰爭除了對台灣有啟發外,於中共而言,也是極具參考價值的,畢竟很多可能會在潛在的台海衝突中出現的狀況,在俄烏戰場上均能找到影子。或許我們可以暫時放下本身的立場,嘗試代入中共的角度,去了解一下究竟其能在這場戰爭中學到些甚麼?
假若中共真的決定攻台的話,其中一個必然會發生的狀況,就是要面對西方強烈的制裁措施。回到俄羅斯全面入侵早期,中國的外交部門一度對事件的突然發生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知作何表態。可以猜測,當時中方對事件的發展和形勢的判斷缺乏掌握,顯得有些猶豫。一方面,俄軍早期進軍迅速,甚至兵臨基輔城下,看似可以很快戰勝;另一方面,歐美的制裁來得既猛且烈,西方企業紛紛急速離俄,盧布急瀉,又看似會重創俄國經濟。中國官方一開始對戰事抱有很大的觀望態度,既不願跟隨西方加入譴責和制裁俄羅斯的行動,又不敢完全站在俄羅斯一方,懼怕會被歐美一併制裁。這大機率是因為中國當時摸不清形勢走向,除了說些「希望雙方和平解決問題」之類的場面話外,就不敢輕舉妄動。直至後來形勢開始清晰,中方才確定了態度。
若說中國當時因為不清楚歐美制裁的力度、甚至會否直接出兵而舉棋不定,那麼在開戰兩年之後,中國在俄羅斯的前車之鑑上學到了甚麼?最明顯的一項,就是中國加速了建設一套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即使遭歐美封鎖仍能正常運作的經濟體系。習近平提出「內循環」概念時雖然是2020年,要比俄烏開戰早,且主要是因應美國貿易戰而作出,但俄烏戰爭明顯令中共更強烈地意識到構建一套獨立體系的重要性,並因此加速了其進程。雖然中國官方一直強調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而非要與國際脫勾,但這顯然只在和平時代可行。和平年代自然是可以利用「國內國際雙循環」來促進經濟、賺取外匯,但一旦進入戰時被封鎖狀態,就只能依靠自身的體量運行,因此,強調「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為了預防封鎖,至於為何而準備,清晰不過。
將這句口號化為現實,可以清楚見到中國目前正在幾個範疇加速推進。首先是國產高新科技的突破,不論是晶片、航空引擎還是大型飛機等,中國正追求在所有重點工業項目上均有國產能力,因此亦不惜工本大力投資。中國在這些項目上未必將經濟效益放在首要位置,但就強調一定要有,目的就是在需要時可以不必依賴進口,自成一角亦能令工業體系有效運行,這對支撐戰爭尤其重要。而事實上,俄羅斯能應對北約援助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其具備一個相當完整的工業體系,儘管其產品質素未必是最好,但至少俄羅斯有能力生產關鍵裝備以支持戰事。當然,中國輕工業製造的民用產品大量銷往俄羅斯也助其填補了部份工業產能的缺口。
其次是強化金融系統的獨立性,強調將「金融安全」置於金融政策的首要地位。這樣做自然是為了預防美國金融制裁的長臂管豁,並在有需要時可以令金融交易完全繞過美國進行,以避免像俄羅斯、伊朗那樣,一被制裁,連普通民眾的信用卡也用不了的困境。而將人民幣國際化,希望與一些國家的雙邊貿易改以人民幣而非美元結算,也是為在被金融制裁的情況下可以與一些非西方的友好國家維持貿易作準備。此外,在農業政策上強調提高糧食產量、糧食自給率的「糧食安全」以預防糧食封鎖。在能源政策上強調「能源安全」,加大對核能、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的投資,除了環保考量外,也是為了盡量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畢竟化石燃料都是戰略物資,而中國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巨大,一直要依靠進口來填補,而這在戰時並不一定安全。
除了加快構建可以在戰時「閉環」的體系以應對制裁外,俄羅斯另一個給予中國的重要教訓體現在對戰事的心理準備上。俄軍乃至俄羅斯民眾在開戰早期毫無心理準備,不知為何而戰、抗拒戰事甚至反對戰事,均令俄羅斯在戰爭早期的組織上陷入混亂。一些俄軍在無被告知的情況下突然來到烏克蘭,又以為自己會被當地百姓歡迎,甚至是後勤單位也沒有準備妥當,均令到俄軍首波突襲因組織極度混亂而變得嚴重低效、錯漏百出。而這種情況若是發生在渡海作戰中,將會更為致命。因此中共宣傳口近來便積極強化民族主義以及備戰宣傳,特別是對內就台灣問題宣傳的方向上,態度要比以往更強硬,「兩岸一家親」的內容有所淡化,「打擊台獨勢力」的方向就屢屢被強調,而這在賴清德當選之後就更甚。至於一些官方不便親自宣傳的「仇台」內容,就透過民族主義憤青、五毛黨的渠道散發。這並不表示中共馬上就要攻台,但對民眾以及官兵作長期思想準備、潛移默化,就能在有需要開戰時降低拒戰阻力,因為民眾以及官兵在長期灌輸下已對戰事作一定心理準備。
此外,去年峰迴路轉的瓦格納兵變事件、普里戈津與國防部爭權,甚至是想脅迫普京的情形,也會是中共重點防備的突發情況之一。中共向來強調黨指揮槍,像瓦格納這種編制外的傭兵部隊在中共的軍事指導思想下是沒有存在空間的,但這並不代表解放軍內部就不會出現異見。因此,加強對解放軍將領的控制,強化黨中央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對捍衛權力至關重要。事實上,習近平自去年起就對解放軍高層展開新一輪清洗,多名高級將領乃至國防部部長李尚福下馬,顯然並不只有貪腐的問題,當中必然涉及政治忠誠的問題。甚至連前外長秦剛的事件,也有傳是與解放軍相關。強化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不容許任何擁兵自重的情況出現,會是中共持續進行的工作之一。
在目睹了兩年生靈塗炭的戰事後,或許我們更希望中共從俄烏戰爭中學到的教訓,是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主動開啟戰端,否則就要承擔被圍堵制裁的後果,甚至失去不少艱苦得來的建設成果。然而,中共是否會接收並接受這個訊息,實在是外人難以預料。歐美在俄烏戰爭中沒有直接派兵參戰,美國甚至在援烏問題上陷入黨爭,或許會令中共認為美國也不會貿然出兵台海,從而增大其冒進的風險。然而台灣對於美國的戰略重要性要遠高於烏克蘭,且美國兩黨對華的態度相對一致,以烏克蘭局勢來判斷美國一定不會在台海衝突中出兵,未必準確。中共在此中究竟讀取了甚麼訊息、作出了怎樣的判斷,關係到兩岸千萬人的性命財產。也許只有當俄羅斯敗走,在失利的情形下結束戰爭,才會給予到中共最顯而易見的警示。然而以目前戰局僵持的形勢,戰爭很難在短期內終結,至於其會如何終結,就更是未知之數了。
棱角編輯部